Error loading page.
Try refreshing the page. If that doesn't work, there may be a network issue, and you can use our self test page to see what's preventing the page from loading.
Learn more about possible network issues or contact support for more help.

女性主義經典力作,全新增訂四萬字!

〈各位!勿令晚節不保〉、〈難搞女子的厭女情結〉


作者上野千鶴子再次辛辣解剖

#metoo、AV、仇女、魯蛇、敗犬、援交、恐同、家暴、戀童癖......

你可能從來不知道,自己患了「厭女症」


性騷擾是有什麼問題?出現#MeToo、#WithYou、#NotSurprized網路標籤後反而問題大增?

誰是難搞女子?為何女子被弄得很難搞?身為女性卻成為AV作家?

為什麼年薪一千萬日幣的知名企業OL,夜夜用兩千日幣賤賣自己?

秋葉原無差別砍人男大開殺戒的原因,竟是交不到女友?

為什麼男人最怕淪為處男,又對同志有莫名的厭惡感?

為什麼男人既愛批評女人愚蠢、小心眼,卻又離不開女色?

高中女校內部有著怎樣的集團法則?所謂的「母女情結」和「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間竟然隱藏著嫉妒與復仇?


厭女症,來自英語Misogyny,指憎惡、仇視女性,對女性化、女性傾向與特質抱持蔑視與厭惡的行為或心理。日本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剖析日本社會「性」與「性別」相關議題,解讀恐同、援交、戀童、家暴、剩男、敗犬、春宮畫、皇室、家庭、企業與女校文化所產生的厭女情結,辛辣直接,一出版便獲各大媒體書評推薦,震驚日本社會,好評不斷。


「厭女」雖然普遍,卻非注定,會隨著歷史、社會、文化而改變。這個概念工具鋒利無比,任誰都可以使用這個概念工具,去解決自己所屬社會當中相應的問題。比如說:「對,那個是同儕情誼。」「這果然是恐同。」「原因在於厭女。」等等。


──然而,從厭女的洗腦脫身後的自己是誰?又要往哪裡去才好?如果自我是根據洗腦裝置而建立起來的,不就得全盤否定過去的自己了嗎?「洗腦前」與「洗腦後」的分界有這麼明顯嗎?若厭女對女性來說就是自我厭惡,那麼脫離厭女的洗腦之時,我就不再是「女人」了嗎?我要怎樣才能作為一個「女人」活下去呢?



日本網友震撼分享:

「讀完之後,我眼中的世界徹底改變了」

「希望男性也能讀讀本書,看完後只要保有自覺,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對象吧!」

「女性不管多優秀、個性好、會運動,都只能依據容貌和年紀被男性打分數。我總以為自己想太多,直到看了這本書......」

「日常生活充滿了『因為你是男生』和『因為妳是女生』的刻板觀念,讀了《厭女》之後,我才明白那些長期累積的違和感究竟是什麼。」


如果你/妳曾經想過:

女性比較不會開車、情緒化、缺乏邏輯思考

如果女性遭到性侵,她自己也有責任

家裡重男輕女,對女兒的要求卻高於兒子

男性對待女性的態度常取決於她的外表

女性的異性緣太好,很容易被同性排擠

女性都愛高富帥,害許多男性交不到女友

男性上酒店不算對妻子或女友的背叛

學歷、收入太高的女性很難找到結婚對象

沒有結婚的女人終究是「敗犬」

#MeToo的女性小題大作


──所有的理所當然與難以啟齒的不快,都是「厭女症」作祟


名人推薦


「參差對照之下,尤其值得思索的是『君臣父子』格局的漢文化,無論在潛意識層次或在日常細節中,有沒有這類的......厭女症候?」──平路(作家)


「讀完《厭女》讓我自己好幾次憤怒且哀傷地重新省視這些在看似平等表象下的性別剝削,而憤怒之餘,我也才得到救助──因為終於知道長期以來我深深怪罪自己的那些東西,不全然是我的錯。」──李維菁(作家)


「不論是女人還是男人,我們必須先承認自己的厭女症,然後才得以走出陷阱,迎向一個開闊的未來。」──林芳玫(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性別研究學者)


「奇怪矛盾的社會心態,來自深層的文化建制,隱藏在大眾潛意識,不只是一句傳統父權就能帶過。如何不習慣這種習慣,就從閱讀上野千鶴子開始。」──胡晴舫(作家、文化評論家)


「這是一本大膽解剖男性心理真相的書,不但好看,更讓人不禁邊讀邊發出驚呼:『原來如此!』而對兩性關係有了一種全新的體認。」──郝譽翔(作家)


媒體推薦


《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週刊文春》、《讀賣新聞》、《婦人公論》、《共同通信》、《SUNDAY每日》、《日經BP線上》、《Cyzo-Woman》、《週刊讀書人》、《松任谷由實Premiere對談》等媒體熱烈討論


「閱讀本書需要抱著一些覺悟。作者近乎粗暴地揭露至今仍潛藏在日本社會中的厭女情結。關於年輕世代的「草食男」等現象也有強而有力的論述。」──《朝日新聞》書評


「交往的時候,總會被男友要求有女人味;日常生活充滿了『因為你是男生』和『因為妳是女生』的刻板觀念,讀了《厭女》之後,我才明白那些長期累積的違和感究竟是什麼。」──《日經BP線上》書評


讀者好評


AMAZON讀者四顆星熱烈推薦!


「這本書所分析的現狀,恐怕不只男性,也有部分女性不能認同吧。因為厭女情結已經深入日本人的空氣和土壤,是宿疾一般的存在了。」


「在工作上與男性同事合不來的我,讀了這本書後彷彿得救了。至少我可以試著說服自己,所有的挫折並非因為我天生比別人差,而是來自社會對性別的不友善。」


「感謝上野老師寫出這本書。在日本,女性不管多優秀、個性好、會運動,都只能依據容貌和年紀被男性打分數。我總想,會這麼難受,難道是因為我想太多嗎?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被上野老師向厭女文化投出的直球所拯救了。」


「一面感受著深入社會的厭女情結,鼓掌喝采的同時,心臟也被絞得疼痛不已。讀完之後,我眼中的世界徹底改變了。」


「女性就不用說了,我更希望男性也能讀讀這本書,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當切身的問題。」


日本網友好評推薦


「分析很有趣,卻也很痛。一不小心,就被名為上野的剃刀刺傷了。然而,忍著傷口的疼痛讀到最後的話,會發現這並非傷人的鋒刃,而是微小的光芒。」


「希望男性也能讀讀這本書。雖然書中並未提供解決厭女情結的辦法,但看完之後,只要保有這樣的自覺,一定能夠找到更好的對象吧!」

Formats

  • OverDrive Read
  • EPUB ebook

Languages

  • Chinese